2017年神學研究會心得

陳清芳牧師
2017年北美洲台灣教會協會年會暨神學研究會於2017年10月3日至月7日在馬利蘭州巴爾地摩的巴城中華基督教會順利舉行。 研究會主題:「變革與創新–宗教改革五百年,教會突破新契機」。
一‧講員陣容堅強,各有所長,講員及講題:   
  1. 周宏毅牧師,舊約博士,First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of Fremont的主任牧師。多年擔任研究會講師。此次主講針對聖經「宗教改革對聖經詮釋的演變及未來趨勢」﹝分三堂:Ad fontes、Sola scriptura、Ecclesia semper reformanda est﹞。
  2. 黃春生牧師,台灣基督長老總會推薦的講師。黃牧師曾任馬偕醫院董事長,現任濟南長老教會主任牧師,台灣神學院兼任講師。講題針對教會「宗教改革對教會牧養的實踐與發展趨勢」﹝三堂:要建立什麼樣的教會?教會如何面對當代的局勢與挑戰?再思“唯獨聖經”落實在牧養的實踐﹞。
  3. Rev. Dr. John Lee韓裔,現擔任The John Leland Center for Theological Studies的教務主任。講題針對基督徒「宗教改革對基督徒信仰的影響及未來趨勢」﹝三堂:Sola Scriptura: Christianity's Dangerous Idea Solus Christus: The Only Mediator and Lord of AllSpiritus: Not by might, nor by Power, but by my Spirit
  4. 楊順從牧師,台南神學院教師兼任牧育長,專攻基督教倫理學、生態倫理和經濟倫理。二堂「宗教改革的自然觀」和「從宗教改革到生態倫理」。
  5. 林皙陽牧師,曾任台灣神學院圖書館主任,專精教會聖樂演變歷史,現任長島台灣歸正教會牧師。主理一堂「宗教改革與聖樂」﹝The history and singing journey of Reformation﹞。
  6. 陳志宐老師,曾任美國聯合長老會最新版聖詩編輯委員,現任一所美國長老教會音樂主任,亦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國擔任研習會講師或演奏。針對崇拜「宗教改革與聖樂」﹝二堂:God with us in worship – always being reformed Singing our journeys together: How do we explore?﹞。
二‧分組工作坊的講員及講題:   
  1. 兩位原住民牧師,張明佑牧師和沈德來牧師。主理 二堂「後現代原住民教會的困境與展望」。
  2.  林俊育長老一堂「台語聖經網路資源」。
  3. 林興隆長老一堂「From How to What: 重讀亞伯拉罕的故事」。
  4.  蔡篤真牧師一堂「從心認識自己,重新經驗釋放」。
課程集中在三天半,非常緊湊,內容豐富。早上8點40分開始敬拜讚美,直到晚上8點半,12小時都在教堂。中午用餐和休息二小時後,再上兩堂課。晚餐一小時,再上一堂課。雖然來自美西的學員有三小時時差,來自台灣的更是日夜顛倒,可是每位學員卻能克服時差,聚精會神地專心學習,精神可佳。這次研究會本身就具有突破與改革,首次在華人教會舉辦,該教會要接待眾多的學員,動員了許多弟兄姊妹,從機場接送的奔波,到餐飲、點心的精心預備,提供了周全的服務,並吃到會友自種的新鮮蔬菜和水果,使疲勞的身體得以恢復與振作。   
周宏毅牧師三堂課的內容歸納如下:
“Ad fonts”回到原典,是宗教改革的拉丁文口號,代表改革的一個思想。從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,教會就開始腐敗,到了馬丁路德時代,從地方神父、主教至教皇更是腐敗。當時教會只能使用拉丁文聖經,用拉丁語主理聖禮﹝直到1963年﹞。許多地方神父沒有受過基本教義訊練,他們亂唸一通,甚至自己也不知所云,像是唸咒文,信徒當然聽不懂,不知對錯。奧古斯丁似乎為他們解危說:「聖禮有效性在於耶穌基督,不在於主持人唸對或唸錯。」高一層神職人員販賣職位、操縱政治性的任命,有錢人用錢來買主教職位,周牧師列舉一些歷史上不可思議的真實狀況。神職人員的私德也很墮落,根本違反所發誓的三約:守貧、守貞、絕對服從。教皇為支付十字軍東征、建立聖彼得大教堂等龐大開支,為了彌補面臨破產的教廷,竟然販賣贖罪券。基於每個人都會犯錯,犯錯會造成兩個後果:一是永恆的刑罰,只要向神父告解,就能免除刑罰,因耶穌已為我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;另一是暫時性的懲罰,需在煉獄中受苦來償還。但若參加十字軍 、朝聖,或購買贖罪券,就可以抵消暫時性的懲罰,這是一條減少煉獄之苦的捷徑。馬丁路德曾懷抱朝聖的激情去羅馬,親眼見到教廷的腐敗,大失所望,促成了改革的思想。其實,早期就有John Wycliff, Jan Hus等人從事改革,翻譯地方語言的聖經,當時是被禁止的,他們也為此殉道,卻播下了改革的思潮。   
1517年10月31日萬聖節,馬丁路德在萬聖教會的會慶時,在教堂門上貼了95條抗議文,本來只想從學術方面來探討,卻星火燎原,引發了改革。當時主要改革是主張回到原典,回到黃金時期的古典希臘文經典。伊拉斯謨﹝Erassmus 1466-1536﹞在劍橋大學一面教授希臘文,一面整理聖經的希臘文本,1516年出版了第一本希臘文新約聖經Novum Instrumentumomne﹝至今發行的是28修訂版﹞ ,奠定了宗教改革的基礎。
宗教改革的二個助力:
  • 因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興起;
  • 宗教圈外的大學,教育出一批人才。宗教改革無法從內部改起,因為要叫他們自廢武功,無異緣木求魚。   
唯獨聖經就是要回復到原典。中世紀對聖經的看法明顯有五項偏差:(1) 正典。只指拉丁文武加大譯本的聖經。(2) 權威。當時教會﹝天主教﹞主張二個獨立的權威,聖經和教會傳統。教會傳統是教宗所講的話和大公會議的決定。宗教改革挑戰“教會傳統”偏離了聖經和忠實的傳承。(3) 釋義。詮釋經文自始形成兩派,安提阿學派和亞歷山太學派。亞歷山太學派認為聖經有四層面的釋義:①字面意義。②寓意的﹝Allegory﹞的靈意解經。③道德性的教訓。④終末性的意思。例如,耶路撒冷,字面意義就是一個城市,是地名;寓意方面代表戰鬥的教會;道德方面代表守法;終末的意義是代表得勝的教會。(4) 權利。信徒沒有權利讀聖經,更沒有權利解釋聖經 。(5) 翻譯。禁止任何翻譯的聖經。   
回到原典的宗教改革,就是針對這些弊病做改革。(1) 正典的語言只限於舊約希伯來文和亞蘭文,和新約希臘文。反對把教義建立在天主教的第二正典﹝基督教稱次經﹞上。(2) 權威。聖經是最高權威。教會權威只建立在教會黃金時期的最初四百年,這權威也要順服在聖經的權威之下。(3) 釋義。強調萬民皆祭司,要有各地語言的聖經,每個人都可以解釋聖經。(4) 權利。每個人都能讀及解釋聖經 。(5) 翻譯。許多語言的聖經都能從原文翻譯,不再被禁止。   
“Ecclesia semper reformanda est”這句話出自奧古斯丁,不是當時改革的口號,而是一種精神,意即教會要不斷地改革,改革的教會要永遠改革下去,今日教會仍須回到原典,在正典、權威、釋義 、權利、翻譯等五項仍需經常反省與檢討。今日教會方面變化最大的是權威。16世紀宗教改革,藉聖經更高的權威對抗教會的權威。這500年來,大家都能讀聖經,卻因解釋不同或片面解釋產生了三萬大大小小的派別��主要的改革派別:(1) 路德宗、信義會。(2) 改革宗,長老會、歸正教會。(3) 安立甘教會﹝英國聖公會﹞�����(4) 激進派,包括浸信會、門諾���、亞�����許﹝Amish﹞。(5) 天主教內部的改革派。   
天主教主張聖經與教會傳統是二個獨立的二大權威。激進派主張只有一個權威,就是“唯獨聖經”。改革宗是一大一小的權威,把傳統的權威侷限在沒有墮落,在聖經之下。今日激進派,五旬節派、靈恩派等主張把聖��降服於聖靈直接的啟示,教會出了先知,他們比聖經有更高的權威,造成教會的混亂。
18世紀約翰衛斯理的偉大貢獻是他主張一大三小的權威,一大指“primas scriptura”﹝首要聖經或獨尊聖經﹞,三小指傳統、理性、理智。讀經要把聖經擺在第一位,也要考慮教會傳統、人的理性與理智的規範。衛斯理主張人有自由意志,但這自由意志仍在上帝的先行恩典之中,人的自由意志也不能向神誇口,沒有功勞可言。   
第二位講員黃春生牧師,其三堂的綱要:
第一講 :Tio̍h建立啥物款ê教會?
黃牧師詳述宗教改革的背景,(1) 教會方面。教會生活與時代脫節,制度封建化,主教是地主,握權很大,影響教宗,教宗權威低落。因黑死病聖職人員也未能倖免,以致神職人員崇高的形象,被拉下神壇。黑箱作業遭到質疑。(2) 政治方面。民族國家漸趨成熟,各國君主和諸侯不滿羅馬教廷的權勢,想藉機脫離羅馬帝國的掌控。(3) 文化方面。文藝復興帶來學習古典文學,及希伯來語和希臘語聖經之研究, 學術風氣大開,印刷活字版的發明,傳播宗教改革思想更為迅速。(4) 經濟方面。教宗向人民廣徵稅,販賣贖罪券,與資本主義的精神格格不入。   
宗教改革的信念成為改革運動的神學與思想的核心價值。其五大信念:
  1. 唯獨聖經。唯獨以聖經為依歸,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,是教會的最高權威。唯獨聖經最為爭議,因希特勒的納粹主義 、南非改革宗支持的種族隔離,也都主張唯獨聖經,卻誤用聖經。黃牧師介紹取證神學來辯明聖經的原義,若不取證,教會仍會重蹈歷史覆轍,鑄下大錯。黃牧師也介紹新興的查經法,稱處境查經,將宗教改革的精神與資產流傳和運用在今日的處境。
  2. 唯獨信心。信心是信靠耶穌基督,領受救恩的唯一管道。教會偏向律法,欲靠遵守律法來稱義,耶穌挑戰猶太人的律法,為成全律法的真義,卻被律法所釘罪。
  3. 唯獨恩典。信心、赦罪、救恩和永生臨到我們身上,完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。黃牧師警告我們,勿濫用神的恩典。在台灣有一教會門口擺著一輛保時捷跑車,牧師告訴信徒,「上帝要給你保時捷跑車,就不要求Toyota,恩典copy恩典,見證copy見證。」提倡成功神學的恩典,就是不明白恩典的真義。
  4. 唯獨榮耀上帝。一切榮耀都歸與上帝,因此人要謙卑自己,要實行新誡命 :愛上帝、愛鄰舍。不要像希特勒高舉自己,榮耀自己。
  5. 唯獨基督。我們生命的所有權在於基督,我們一生要效法基督。耶穌不是道德檢查者,而是拯救者,接納犯過錯的人,基督使世人與上帝和好。什麼樣的基督論,就有什麼樣的教會,什麼樣的教會,就有什麼樣的信徒。   
第二講 : 教會Án怎面對當代ê局勢kah挑戰
黃牧師分析當代的局勢與挑戰。全球化一方面帶來了好處,福音能迅速地傳到各地,媒體、資訊、娛樂、產業、網路等也迅速地到地極,影響深入。另一方面也潛藏危機,造成文化單一化,教會單一化,帝國或巨型教會的霸權,無形中的欺壓,吞滅了其他文化或弱小教會。教會要覺醒,尋找歷史中的典範關切社會的弱勢者,耶穌就是我們的典範。教會要懂得包容與溝通,要肯定人的生命,在各種領域注入靈性。   
第三講,「再思「唯讀聖經」落實tī牧養ê實踐 
黃牧師列舉一些經文「每人得了一二個女子」﹝士5:30﹞「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,那人便為有福。」﹝詩137:9﹞我們能按照這些經文去應用嗎?它有它的處境,那時候的處境,不能成為今日的真理。耶穌的話超越一切,聖經要以耶穌的話來作檢驗,我們要用耶穌的眼光來檢驗聖經。南非的宗教改革者也曾是壓迫者。「為弱勢者存在的教會,才是真教會」。為了避免讀經犯錯,黃牧師介紹處境查經法的由來和目前在南非、英國、愛爾蘭、歐洲和台灣實行的情形。許多處境查經的資料都可以在網戰上找到。處境查經法的六個面向:(1) 社群。從底層、邊緣人的處境來閱讀,讓聖經道成肉身來救贖社群。(2) 批判。批判聖經和當下處境的結構,建構生命與聖經之間的對話。(3) 合作。一起理解和詮釋聖經,了解別人的處境,產生更多的對話機會。 (4) 改變。藉聖經與神不斷角力與對話,帶出自我、教會及社會的改變。(5) 處境。用不同的角度來對話,處境是動態的,是神學的起源,如解放神學、鄉土神學。(6) 抗辯。任何人都可加入意見,分享不同的經驗,培養同理心,敞開對話,學習傾聽,一起對抗用聖經來壓迫弱勢者。   
處境查經法的路徑:(1) 觀看。通過經文中的貧窮、勞工、弱勢 、底層、邊緣人的社群處境來觀看聖經。(2) 判斷。透過經文和敞開的對話,判斷聖經時代與今日處境。(3) 行動。如何透過行動來改變處境。   
任何人都可以參加處境查經,越多元越好,不分基督徒或非基督徒,不分老少,不分男女,只要願意敞開對話、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,都歡迎參加,最後要有協調者或協調小組來規劃、控制每個人的發言時間,使人人有參與的機會。   
第三位講員Rev. Dr. John Lee,
第一講題目「Sola Scripture: Christianity’s Dangerous Idea」﹝唯獨聖經:基督教的危險概念﹞。對聖經的因信稱義﹝亦稱唯獨信心﹞是馬丁路德改革的一項重大發現。Dr. Lee 無愧是學者,他分析解說,天主教、馬丁路德、加爾文的因信稱義觀,天主教採取神人合作,人需要神恩典的幫助,也要做成得救的功夫。路德本身為了稱義,努力向神父告解認罪,心中仍不得安寧,閱讀羅馬書時,忽然了悟,人的稱義完全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,人無法藉行律法稱義。信是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,是接受稱義的器皿。馬丁路德從羅馬書1:16-17得到釋放,「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,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利尼人。這義本於信,以致於信,如經上所記,『義人必因信得生。』」加爾文是屬第二代的改革者,他的因信稱義是與基督聯合,基督為我們付出了代價,有了基督就有了一切。接著,Rev. Lee談到二十世紀幾位神學家N. T. Wright, John Piper, E. P. Sanders, John M. G. Barclay’s ,他們在因信稱義的教義之辯論,分別從保羅書信、第一世紀猶太教的世界觀,傳統的觀點等來論述因信稱義。Wright認為現在稱義,仍不完全,還需終末審判的稱義,才得以完全。也有主張因有好行為,才配得上帝的恩典。猶太人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而稱義,是建立在上帝的約上,他們遵守律法不是要進入約,而是要維持約。   
第二堂「唯獨基督」。人因罪無法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,人最大的問題,不是魔鬼,而是人無法面對上帝。上帝為我們預備了唯一的中保耶穌,祂是唯一的主,萬有的主,為我們的罪在十字架上承受了一切的咒詛,祂成全律法,滿足上帝聖潔公義的要求。宗教改革明確地主張人的得救,是因信耶穌而稱義,「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,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,就必得救。」﹝羅10:9﹞路德高舉十字架神學,耶穌基督的受釘與復活是救贖的全部。安瑟倫 ﹝約1265-1308﹞寫了一本書《上帝何故成為人》,以理性闡釋上帝的兒子道成肉身的必要性。他的補償說﹝satisfaction﹞,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耶穌,祂能提供所需要的補償,使人類得到救贖。   
唯獨基督面對後現代世界的挑戰,在多元化的宗教處境有幾種的主張:①唯獨基督,「除耶穌以外,別無拯救,因為在天下人間 ,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」﹝徒4:12﹞人需信靠耶穌才能得救。②每個人都可以藉相信不同的宗教而得救。③普救論強調上帝是愛,是全能,至終上帝使所有人都得救。   
多元化社會的本身有包容性,我們互相尊重是應該的。我們蒙救贖後的責任,就要順服耶穌基督的權柄,祂說: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,都賜給我了。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。」﹝馬太28:18-19﹞     
第三堂「唯獨聖靈」,Rev. Lee 1998年親眼在中國哈爾濱看見聖靈的澆灌,讓他大開眼界,對聖靈深入探討。自認是靈恩派的長老會牧師。鼓勵我們以開放的心去經歷聖靈,體驗充滿活力的聖靈 ,聆聽聖靈的聲音。但要小心分辨是聖靈、邪靈或自己的靈。福音派對聖靈的認識有所不足,激進的靈恩派對聖靈有所偏差。初代教會對聖父和聖子的關係,容易理解,對聖靈的見解卻產生分歧。奧古斯丁的三一神論,主張聖靈由聖父和聖子而出,而希臘正教主張聖子與聖靈都從聖父而出。聖靈的本質有三:(1) 是神聖的靈。(2) 是愛。聖父是愛,聖子是愛,聖靈也是愛,我們就可以感受與經歷三位一體的神。(3) 是禮物﹝恩賜﹞。馬丁路德認為人的重生得救是藉由聖靈的感動與引導,使人接受耶穌為救主。人的復興也是聖靈的工作。加爾文認為聖靈與神的話要結合在一起,上帝與我們同在 ,就是聖靈與我們同在。加爾文認為舊約有聖靈的降臨,沒有內住的靈;新約有內住的靈,外在聖靈的澆灌已停止了。今天宣教需要內住的聖靈與澆灌的聖靈。歷史上屬靈的大復興,都因聖靈的澆灌 ,所彰顯的大能大力。    
第四位講員楊順從牧師,藉上百張怵目驚心的圖片來說明人與上帝、大自然、和自己關係的重要。人以自我為中心,恣意妄為,掠奪自然的萬物,污染大自然環境。世界各地大水災、土石流、地震、森林大火等的慘重災害,或多或少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,可能造成第六次生物大滅種。日新月異的科技不能離開上帝,自然資源的有限,我們應該建立環保的概念,珍惜生態,才能永續常存。   
工作坊的講員個個精心預備,渾身解數,教材實用,受益無窮 。(1) 張明佑牧師分享如何用故事講道,原住民的語言是敘述性的語言,故事與詩歌最能打動人心。針對原住民的困境及應對,參加者的討論,提供了寶貴的意見,可深入進一步的探討和應用。(2) 敬拜的內容、程序和詩歌,陳志宐老師提供了許多網站,可上網搜尋, 她也提供許多會議,我們可以選擇參加與學習。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這些寶貴的工具,使我們在服事上能善其事。其他工作坊,因無法分身參加,無法簡介。有一工作坊的講員還破費贈送昂貴的解經註釋書給該組的參加者,鼓勵他們讀經,用心良苦。   
這次會後三天半的旅遊異於往年,亦具特色:(1) 來回去維吉亞州和田納西州的車上1800哩,大家不覺路途遙遠,因為我們的講師周宏毅牧師多次給我們上課,回答各式各樣的宗教、信仰和聖經的問題,精闢精采。(2) 來自台灣的牧者同工們簡介台灣長老總會、中會和教會的事工及個人見證和參加神學研究會的心得,美加各地的牧者同工也是如此分享。現在能在深入的認識裡,建立友誼和彼此關懷代禱。 (3) 在忙碌的上課之餘,完全放輕鬆,共同享受旅遊的樂趣。(4) 在維吉尼亞州觀賞的景點:① Luray Caverns美東最大鐘乳石洞。② Natural Bridge美國最神奇的石橋,高66公尺,跨度27公尺,美國華盛頓總統於1750年勘測此地時留下自己名字的首自母。③ Mill Mountain Zoo動物園。在田納西州觀賞的景點:① Great Smoky Mountains大煙山國家森林公園。可惜,那時傾盆大雨,無法遠眺,仍有勇士們冒雨拍照。② Gatlinburg City Tour雨中漫步與採購。③ Dixie Stampede Dinner & Show 觀賞馬術歌舞表演與餐宴。④ Rubys Falls 紅寶石瀑布。⑤ Incline Railway 搭乘小火車,斜度達到72.2度。⑥ Rock City 石頭城並非城市,而是深山中的懸崖、瀑布和清泉的花園,洞中布滿了童話故事的人物,美不勝收。   
最後的叮嚀,請勿錯過明年的神學研究會,和會後的旅遊。